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舍梨子又问其他人,离越哆称赞坐禅,阿那律称赞天眼,迦旃延称赞法师,大迦叶称赞无事,目揵连称赞神足,舍梨子称赞用心自在,最后一起去问佛。
佛闻七人所说法,各随其人加以称赞,称赞阿难成就多闻,称赞离越哆常乐坐禅,称赞阿那律成就天眼,称赞迦旃延是善于分别解答的法师,称赞大迦叶常行无事,称赞大目揵连有大如意足,称赞舍梨子有高度的心解脱、智慧解脱。
最后佛说:“你们说的都很好,因为这些都是我说的。
现在听我说,如果有哪位比丘随所住处,或是城镇或是村庄,过夜平旦着衣持钵,进入村镇乞食,能够守护身口意,午后收起衣钵,洗了手足,将坐垫搭在肩上,或至没有变故的无事处,或至林间树下,或至空房安静之处,敷好坐垫结跏趺坐,坐至漏尽,这样的比丘就能兴盛牛角娑罗林了!”
那时候,高徒云集,禅林兴盛,而今佛坐萩林村,高徒仙逝,叶落知秋。
尽管如此,如来心中并无忧愁。
舍梨子说过:“世尊是为了救我们,才出世广教四圣谛的。”
佛则自称:“我是略说四圣谛,舍梨子能广教四圣谛,将人培养成初果人;目揵连则能令人获得究竟解脱。
舍梨子比丘对于梵行人来说犹如生母,目揵连比丘犹如养母,所以梵行者应该恭敬他们,因为他们是为梵行者谋利益求安乐的!”
阿难问佛:“如何供养舍利?”
佛说:“世间有四种人,转轮圣王,漏尽阿罗汉,辟支佛,如来佛,应该在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为他们兴建塔寺,置办香花供养!”
能以正法治国的圣王和得到解脱的正觉者,都是值得永远纪念的。
送别了二大弟子,佛与圣众做了平生最后一次西行,最远游化到了拘萨罗国西方的摩偷罗国,如今德里东南约二三百里处。
由此往西不远是塔尔沙漠,沙漠以西为印度河平原,以东为恒河平原。
据说这里地势不平,多有风沙天气,恶狗凶猛,夜叉暴逆,乞食难得,近似佛所说的“边国远邦,以及其余边地无佛法处”
,有关佛的事迹,在圣典中记载很少。
在跋陀罗河岸边的状如伞盖的庵罗树林中,十五日说戒时,佛在僧众前敷座而坐,继续缅怀二大弟子,说:“我现在观察僧众,已经像虚空一样,因为舍利弗、大目揵连涅槃了!
我声闻弟子只此二人最善于说法,无论教导和训戒、传授知识技艺,以及辨析论述等等都十分圆满。
有两种财富,钱财和法财。
想要求取钱财就向世人求取,想要求取法财就向舍利弗、大目揵连求取。
如来已经舍离钱财和法财了。
诸位比丘,你们不要因为他们两个人不在了,就觉得忧愁苦恼。
譬如大树根茎茁壮,枝叶花果茂盛,总是大枝最先折断,又如宝山总是大岩最先崩塌。
同样,如来大众之中,舍利弗、目揵连二大弟子先于佛灭而入涅槃。
哪有色受想行识这样的生灭法、缘起法、造作法、有为法、坏败法而不磨灭的呢?想要使它不坏是不可能的!
我早就说过,一切可爱之物皆归离散,不久我也会逝去的。
佛圣不在的时候,要靠四念处调伏世间贪忧!”
佛说过,男子在家应当效法质多长者和象童子,他们是佛亲收亲证的优婆塞;出家学佛应当效法舍利弗和大目犍连比丘,他们是僧众学习的楷模。
因为“舍利弗、目犍连比丘好学正法。”
佛说向他们求取法财,也是要向他们学习之意。
佛在出家时就舍离钱财了,法财也已经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徒众。
四众弟子今后只须以二位尊者为榜样,努力学习正法,修成正果,像他们那样自利利他,弘法利生,就是佛的好学生了。
佛始终未将护法责任交给国王,或寄希望于他人,而是谆谆告诫徒众,要通过常修四念处自求多福,所谓“自归己法、自洲自依、自然法灯,莫然余灯莫归余法”
便是此意。
有十六位比丘闻佛说四念处、五阴无常等法而成阿罗汉。
佛在此地随意游化之后,便从西方回到了舍卫城。
此时,富楼那比丘却很想回到西方去,因为那里是他的家乡。
...
江湖人称死神的男人为报死去兄弟之情,顶替同貌兄弟之名,重回花花都市。兄弟的父母成了他的父母!兄弟的妹妹成了他的妹妹!兄弟的敌人成了他的敌人!兄弟的朋友成了他的朋友!兄弟的女人成了他的女人!兄弟的未婚妻成了他的未婚妻!兄弟的基友成了还是他兄弟的基友!尽管死神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可真正面对现实的时候,他才知道事实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情人不见了,未婚妻不像未婚妻,妹妹更是对他生出异样的眼光,他现在该怎么办呢?有人说这是骗个明星当老婆的续集,至于是不是,还得各位兄弟自己判断。希望这本书可以弥补骗留下的遗憾...
当最强的草原狼成为人类,在法师和战士的世界中,他还能当最强的么?面对人类的勾心斗角,他又怎样应付,到最后,为何又成为独狼...
战战兢兢的日向镜,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宝物在宝蓝色的转生眼中,火影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一个在山上学医学武的富二代,在得知父亲病重后,决定下山,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于是,一场都市狂澜开始卷起...
人家穿越最不济也是个豪门庶女,可她倒好,穿越过来就喜当娘。她倒是不怕,她厨艺高超,可以致富发家。可是那位主动上门的大帅哥,你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