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
在我那建立在上千年狭隘乡村经验的嘉绒语中,根本不可能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表达,这是我最初操持的母语延续至今的困境。
即便这样,我也骄傲地认为自己正在成长为一个可能比以前那些乡村翻译更出色的翻译家。
是的,当我在年轻时代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不是在创作,而是在翻译。
这使得我的汉语写作,自然有一种翻译腔。
我常常会把嘉绒语经验世界中的一些特别感受与表达带到我的汉语写作中。
当小说中人物出场、开口说话时,我脑子里首先响起的不是汉语,而是我的母语嘉绒语,我那个叫作嘉绒的部族的语言,然后,我再把这些话译写成汉语。
当我倾听故土人物的内心,甚至故乡大地上的一棵树、一丝风,它们还是用古老的嘉绒语发出声音。
自然,我又在做着一边翻译一边记录的工作。
刚刚从事这种工作的那些年,有时,我会忍不住站到镜子前,看看自己是不是变成了电视剧里那些猥琐的日军翻译官。
还好,这种情形并没有出现。
我在镜子中表情严肃,目光坚定,有点像一个政治家即将上台发表演讲前的那种模样。
20世纪80年代,我和这一代作家一样,开始了贪婪地阅读,其中绝大多数是翻译文学。
从乔叟到爱伦·坡,从托尔斯泰到马尔克斯,从惠特曼到聂鲁达,从庞德到里尔克。
一度,他们的经验显得比杜甫和苏东坡还要重要。
我们记得那些作家诗人名字的同时,也记下了一些翻译家的名字。
他们把整个世界带到了一代不懂外语的中国作家面前,使我们得以从一开始,就以歌德所预言的那种世界文学的标准书写自己的故事与经验。
虽然,这些年有一个来自歌德故乡的汉学家总在说,不懂外语的中国作家不可能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并引起了作家的愤怒。
但这对我没有影响。
因为从我写作的那一天起,我就只想尽力成为一个好作家,而不是某一民族的、某一国度的作家。
自然,也没有想过怎样使自己成为一个世界的作家。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最具价值的工作之一,就是大规模的翻译。
通过翻译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新的表达而全面刷新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甚至汉语这种语言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嬗变,新的词汇、新的语法、新的修辞,也是借翻译之功才得以完全。
更早一些,从东汉到唐几百年间持续不断的佛经翻译也极大地改变了汉语的面貌,丰富了汉语的内涵与表达。
从新文化运动以来的表达中,中国文化总被描绘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而正是大规模的翻译突破了这个一度高度闭合的系统。
今天,随便走进中国任何一家书店、一座图书馆,翻译外来图书之多,也许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比肩。
翻译图书的数量与在图书总量中的比例,也不妨看成一个国家、一种文化开放程度的可靠指标。
仅就文学来讲,没有翻译,世界文学的版图就难以完善。
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成就,如果没有翻译的推动,也是根本不能想象的。
所以,我对翻译这个事业,以及翻译家这个职业,是信任与尊敬的。
但我又不得不说,这种对翻译的依赖与期许是在阅读各种汉译作品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而今天,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推进汉语文学作品的对外翻译,一种我们已经习惯了的那些翻译的反向翻译,一种文化输出。
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是一件向世界敞开、与世界对话的努力,是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会发生的。
于微深爱着傅北淮,为留在他身边,放弃亲情,友情,事业到头来,敌不过他的初恋回来。傅北淮从来就看不起她,直到她离开,直到他从别人那得知,她快要死了他找到她,她视他如陌生人,身边还站着一个男人。我们,可以,重头再来吗?不可以,我不想把我所剩无已的心力和温热的生命都交给你。于微停顿,因为,你根本不配。...
韩洛因生来逆命而遭天妒,不得已压下一口玄黄气,甘当哑巴十二年。却不想,在即将解封的半年前,一纸婚约让韩洛入赘沐家成为上门女婿,受尽冷眼。半年后,封印解除,韩洛一飞冲天,这让一切彻底翻盘。...
丁小白莫名其妙地穿了,露着脚趾头的破棉鞋,饿得咕噜噜直响的肚子,爹娘的懦弱,弟妹的弱小,亲戚的极品可这些能难得住她么?她可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什么困难没遇着过,什么样的阵仗没见过,怕过谁来?何况身边还有个最强辅助,不离不弃沉稳懂事的小竹马,小少年,玩个养成游戏吧?被调戏了是肿么回事?到底是谁养成了谁?来吧,见识一下小村妞的野蛮生长!...
我家的妖狐大人嗯?这个食灵者的肚子里,怎么掉了一个人出来?不管了先扛回家再说。—故事的一切就从这里开始,一个是逗比的女主~另一个是傲娇腹黑的狐族大殿下~当这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两个人,走在一起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画面呢?落白轩!你是听不懂人话吗?!不懂~不懂~我是妖~...
北宋,一个悲情的朝代。靖康耻,犹未雪。泱泱国朝,岂容外族欺凌。现代小白领叶昂,魂穿到了北宋,成了一位衙内。开启了狂挽北宋的辉煌之路。凡江河所直,日月所照,大宋铁骑必将踏破!!!...